■记者 刘赵昊旻 徐川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五月的华科大校园风清日暖,生机盎然。
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我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自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以来,学校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六个好”创建标准,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双一流”建设有机融合、一体推进,高标准落实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各项具体要求,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涵养文明风尚的沃土,书写了新时代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华科大答卷。
党旗领航,建设“红色华科大”,答好强基固本之卷
2024年11月,学校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围绕勇担建设教育强国使命作出了到2035年和到本世纪中叶总的战略安排,激发了广大师生朝着建成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的共同目标团结奋进的信心和决心。
学校始终坚持党旗领航,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让高质量党建成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关键所在和持久动力。

中国共产党华中科技大学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深入实施“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精心培育“清廉华科大”的良好生态,让清风正气充盈校园每个角落。
——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建成“领航大讲堂、党员大轮训、支部大讨论”三级培训体系,党支部“五基五化”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建设“党旗领航教育基地”“领航书屋”等红色育人阵地,党建质效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结构更优、功能更强,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更加完善,师生对学校选人用人和干部管理监督的总体认同度均在95%以上。学校被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确定为高校党建工作联系点(全国高校仅2所),获批“基本培训试点中管高校”,获批全国党建“双创”培育单位24个。附属协和医院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附属同济医院抗疫“尖刀连”获评中宣部“时代楷模”,学校4人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华中科技大学党员基本培训“领航大讲堂”
立德树人,建设“卓越华科大”,答好铸魂育人之卷
3月18日,在由省教育厅主办的“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湖北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展示活动中,我校师生以“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学习了2025-08-0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重要讲话,承诺“以青春磅礴之力,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让华科大精神激励万千学子共筑科技报国梦。
学校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将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铸魂与实践育人协同发力,持续提升思政教育质效,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华科大人”。
——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思政工作体系。高质量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带动“深度中国”等思政课提质增效。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创办刊物《课程思政教学研究》,2门本科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批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品牌项目10个,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6个。在校内外首批建设18个校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个入选教育部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推进会
——践行“知行合一”理念,深化“三全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出台“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推进“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深化“胡吉伟班”“黄群班”荣誉班级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成全国样板,形成“学在华科大”“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张名片。学校每年组织千余支队伍万余名师生奔赴各地开展实践,上好“行走的思政课”,连续三年获全国十佳实践大学,中国青年报3次头版头条专题报道我校实践育人工作。每年有8000余名毕业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关键领域和基层一线工作,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党旗领航强国志,挺膺担当绘新篇”主题升旗仪式
——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制定“四卓越一拔尖”等管理办法,探索构建本研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覆盖面达90%。在连续两届“挑战杯”创新赛和创业赛中,我校团体总分均为全国第二,“揭榜挂帅”专项赛擂主总数和特等奖数全国第一,“创青春”(科技创新)金奖数全国第一,创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我校捧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国赛“优胜杯”
强师兴教,建设“明德华科大”,答好至诚报国之卷
4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学院陈学东教授喜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全国先进工作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陈学东说,作为科研和教学工作者,这份责任将激励着团队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以科技报国,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
学校始终坚持把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校之源,坚持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锻造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要求贯穿教师聘用、管理、评价全过程,实施师德“一票否决”。举办“师德仁心大讲堂”、师德师风教育论坛,评选“伯乐奖”“三育人奖”等,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师德素养,形成了崇德尚能的育人氛围。

2024年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暨师德师风教育培训
——淬炼科技报国“大文章”。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紧盯“卡脖子”难题,引导教师“板凳甘坐十年冷”,锐意进取,至诚报国。学校9项科技成就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7项成果助力北京冬奥会。成功实现脉冲平顶磁场强度,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测得国际上最高精度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研究成果写入中学物理教材;建强光电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中国光谷”走向“世界光谷”。
——选树率先垂范“大先生”。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出以段正澄院士为原型的系列“大学大师”剧,用教育家的先进事迹激励教师队伍坚定报国之志。学校涌现出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人民英雄”张定宇、全国道德模范崔崑、全国“最美教师”熊有伦、“全国先进工作者”陈学东、“全国医务名匠”马丁、全国模范教师余龙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胡豫等一大批教师先进集体和个人。

以段正澄院士为原型打造大学大师剧《生命之重》
润心赋能,建设“品质华科大”,答好以文化人之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20世纪90年代,老校长杨叔子院士的这句名言引领学校在理工类大学中率先扛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大旗。31年来,学校累计举办2559期人文讲座、343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形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的大学文化。
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深化华科大精神内涵,让文化素质教育的旗帜更鲜明。
——培育和发展校园文化品牌,增强文化浸润。支持建设校园文化节、大学生科技节、“醉晚亭”器乐音乐会等文化品牌及工作室30余个,营造浓郁的人文环境。举行“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展示活动”,推出《抗美援朝中的华科大贡献》《战疫纪》等专题展览,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网站专栏(抗疫精神),红色革命文化深入人心。举办《梦系红楼》主题音乐会、喻见典藏——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等精品活动,依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龙舟)开展比赛、工作坊等系列文化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承。举办“光影科技秀”“毕业影像展”,制作《创新华科大》系列视频,厚植科技文化成效显著。持续开展“两会三杯五跑”校园体育活动,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醉晚亭”大型器乐欣赏晚会暨毕业季晚会
——讲好华科大故事,弘扬华科大精神。通过举办“讲好华科大故事”创意传播大赛,深入指导校内各单位挖掘、培育优秀、感人的故事题材,共培育了977个网络作品,累计40余个作品在“一节一推选”等全国高校网络思政领域最高级别竞赛斩获佳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组织奖”,获评中国外文局“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推出“十个一”工程,持续加强校史研究,举办《校史暨办学成果展》等展览,推出《华中科技大学校歌》、校史系列丛书等标志性文化成果,进一步丰富华科大精神内涵,增强全体师生校友的爱校兴校荣校情怀。

2024年“讲好华科大故事”文化成果展演
生态优先,建设“绿色华科大”,答好环境护航之卷
如画五月,西十二教学楼南侧花海盛放。自2021年起,学校每年毕业季栽种向日葵、格桑花、马鞭草等不同主题的花海,为毕业生送上特别的祝福,期冀学子如花向阳,勇赴山海。
建校初期,学校就形成了“维护树、爱护树”的光荣传统,始终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成了享誉海内外的“森林式大学”。学校始终在民生服务的细微处倾注真情,在校园环境的绿意盎然中绘就未来,以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校园管理服务推动自身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以师生为本,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按照“补齐短板、提升功能、促进发展”的原则,学校扩建校医院、档案馆,新建游泳馆、研究生宿舍等,完成“两横三纵”主干道路网改造,建成梧桐语问学中心、喻家山绿道等地标,毕业季花海、“变废为宝”的湖溪河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线。“一院一景”“一路一景”跃然呈现,为师生建设书香气、科技范、森林风的舒心校园。

西十二教学楼南侧毕业“花海”
——以数据赋能,建设智慧平安校园。为构建一流的高校服务师生模式,学校师生服务中心引进“武汉市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让师生不出校园即可实现个人事项“一机通办”。不断完善“安全信息网、治安防控网、应急处置网”建设,校园安全环境持续向好,继续保持零重大治安案件、零重大交通事故。学校获评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湖北省2024年度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突出贡献集体。

华中科技大学师生服务中心
守正创新,建设“清朗华科大”,答好阵地育人之卷
世界读书日,图书馆精心打造4大类28个活动,展现阅读的多元魅力,营造书香校园;在湖北省高校优秀网络文化成果集中宣传展示活动中,我校搭建展示平台,弘扬荆楚文化;打开学校主页,映入眼帘的是反映校园四季美景、师生工作生活的动态影像……这些精心策划的生动影像,讲述着华科大师生的奋进故事。
学校不断巩固线上线下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完善制度,明确责任,营造清朗向上的育人空间,强化阵地育人实效。

2024年湖北省高校优秀网络文化成果集中宣传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
——守正固本强根基,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学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机制,加强九大阵地的管理。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做好党外代表人士、港澳台侨、海外统战、归国留学人员、民族宗教等工作。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评选出一批优秀的网络评论作品和选拔出一大批优秀网络评论人才,有力维护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融合传播启新局,同频共振发出时代新声。立足20+个全媒体平台,学校搭建“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体平台集合传播”的宣传矩阵,管理引导全校新媒体1000余个活跃平台围绕重大主题同声共振,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连续多年获“高校微信影响力十强”“最具影响力校园官博”,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打造师生、校园的网上精神家园。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学校将坚持党旗领航,一如既往发扬华科大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优秀传统,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以一流文化涵育一流人才,奋力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华科大篇章!